close

自行車非行人 車速10千米與前車連結5公尺

中時
潘千詩
圖為藝人陳漢典帶頭騎自行車旅遊。(本報資料照/盧金足攝)
字級設定:小中大特

本年是自行車旅遊年,但據統計,自行車變亂件數與死傷人數,近3年出現增加趨向。交通部客歲度編製「平安騎乘自行車」指引手冊及數位課程影片,預計今年1月底完成。在即將完成的講授指引中明白指出,自行車騎士非行人,而是車輛駕駛人,在車速10千米時,應與前方車輛連結5公尺的距離。

自行車是很多人從「行人」改變為「駕駛人」腳色時,第一個會操作的「交通對象」。很多自行車騎士輕易認為本身只是「輪子上的行人」,心態上未做適當調劑。憑據「道路交通安全法則」的規定,自行車與其他以人力或獸力為動力的車輛均屬於「慢車」,因此自行車騎士在道路上與汽、機車駕駛皆屬於「車輛駕駛人」。

近5年,騎乘自行車而死傷的6-17歲兒童及少年,高達2萬119人,平均一天至少有10名兒童及少年騎乘自行車時遇交通變亂。另,根據死傷人數多寡排序,前3大肇因劃分為「未依劃定讓車」、「未留意車前狀況」、「左轉彎未依劃定」。自行車安全教育刻不容緩。

按照行將定稿的「平安騎乘自行車」講授指引手冊指出,其時速是10公裏時,代表自行車騎士是以較悠閒的速度騎乘在路面,應與前方車輛保持約5公尺的安全跟車距離,約為3輛自行車長度;若時速20公裏時,代表自行車騎士以較快的速度騎乘在路面,應與前方車輛保持約8公尺的安全跟車距離,約為4.7輛自行車長度。

手冊指出,自行車可騎乘區域,包括:自行車專用道、慢車道、最外側車道的右邊路邊、行人與自行車共道;手冊強調,人車共道區域,仍需以行人優先,自行車騎士須共同減速慢行或下車牽引。

自行車騎士也應認識視野死角及內輪差。手冊提及,分歧車輛有分歧規模的死角,車體愈高、車身愈長,視野死角的規模也愈大;車輛轉彎時,內側的後輪會向內偏移,偏移的軌跡與前輪軌跡間的距離叫「內輪差」。前後車輪軸距越長、內輪差越大。自行車騎士在道路上,應避免騎乘於大型車輛四周,若不得已併排騎乘時,建議連結最少1.5公尺的橫向間隔。

相關教授教養手冊,將上架於教師e學院與交通平安進口網,供各校及民眾利用。交通平安入口網的道安主題內設置自行車專區,蒐羅包括自行車相幹新聞、懶人包及圖文集、自行車教材及影片等。

苗栗YouBike騎乘人次破200萬 前30分鐘免費延至年底
臺中家門前自撞 整輛車翻覆 男爆頭慘死

(中時 )

#自行車 #騎士 #騎乘 #騎乘自行車 #距離

也許您會感樂趣

其他人正在看

保舉浏覽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javanqy02d6 的頭像
javanqy02d6

javanqy02d6的部落格

javanqy02d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發表留言